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长江内河及渤海湾、胶东湾、辽东湾,建造一支规模适当的近海海军势在必得。此外,为了将来的发展,给海军添加雄厚的军工底子是未雨绸缪的打算。
中国海军的建设也不乏人才。从在中国海军史上“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的原北洋政|府海军总长、海军上将萨镇冰,到在后来各次对日的交战中,中国各舰队的舰长或司令如马纪壮、宋长治、陈季良等,以及作为驻英武官亲赴一战前线观战的陈绍宽,还有现任东北江防舰队司令的东北老将沈鸿烈等,人才辈出。
萨镇冰在直皖战后就辞去海军部长职务,在京呆了一段时间后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海军心灰意冷,准备回福建老家。张汉卿及时地劝阻他,并以崭新的视角和他谈了中国未来海军发展的强国梦。
张汉卿的思路、对海军的认识和对海战的全新见解让萨镇冰感觉到了中国海军的希望。感于少帅的盛情及强烈的海军报国梦,他担任奉军在秦皇岛新成立的海军舰艇指挥学校校长,为中国海军培养人才。
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福建籍的海上精英加入到这个队列,期待着在海上重铸辉煌。用张汉卿的话说,“宁要人等装备,不能让装备等人”。
之所以对陈绍宽印象深刻,是因为历史上他首先提出中国要建航空母舰。在当前“大炮巨舰”主义盛行的时期,能有这种眼光的寥寥无几。
作为第一个目睹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下水的陈绍宽,当时还是在中华民国驻英大使馆武官任上。
1918年,英国将“恩加丹”、“暴怒”号等大型舰艇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其中“暴怒”号加装了飞行甲板,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年7月,从“暴怒”号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显示了航母的巨大作战能力。
目睹此情景的陈绍宽,意识到了航空母舰对于现代海战的重要性。在考察报告里,他这样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不过有赖于那个时空中国的现状,陈绍宽注定完成不了他的航母梦。可是,现在呢?
陈绍宽在与张汉卿交流之后立即成了少帅的粉丝:这位少帅不但完全赞同他的航母中心论,而且还高瞻远瞩地提出联合编队反潜、区域防空的概念,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潜艇的大规模使用会让世界军事产生巨大的变革,并预测多用途、大型航空母舰是未来海军建设的主流,且指出大炮巨舰主义很快会遭到淘汰。
不但如此,他还勾勒出未来中国海军的方向并透露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至少会建造8艘以上的航空母舰群。这一席话听得陈绍宽热血沸腾,这时候的他还没到正史上天真到要让当时的民国政|府建造20艘航母的异想天开。
张汉卿也十分欣赏陈绍宽对于扩大中国海军力量的痴迷:很多事情真的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中国对于海军的认识还很肤浅,国民对海洋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作为陆地的补充上,很少人想到“蓝色国土”,很多高级将领还停留在海军是陆军的补充的层次上。
改变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专门的海军人才,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是好事。他相信自己还把握得住,不至于穷兵黩武。眼下国力还不能够圆梦,但是陈绍宽还是被任命为奉军海军规划署署长,以保持海军的稳步发展。
而陈季良当初因为“庙街事件”被张汉卿所救,隐姓埋名为“东北水上保安大队”的高级顾问,现在终于可以一展抱负,担任水面舰艇规划署署长。
作为一支正式的力量跻身军界,少帅办公室的航警处正式改名为海警处,因之东北江防舰队也正式更名为东北海防舰队。从江到海虽然只一字之差,却表明了张汉卿的抱负。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北京中|央政|府海军部对张作霖这种不亚于巧取豪夺的行为,竟然予以承认。在奉军海警处成立的仪式上还派人前去检阅,以示祝贺。
以至于吴佩孚对奉系终于有一支舰队可以与其控制下的“渤海舰队”分庭抗礼后,酸溜溜地讽刺说,“江防舰队从此由国臣变成了家将…”
可是没办法,谁让老张控制了中|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