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都是一等的肥田,却也还好,分给几家佃户种着。这几家佃户共推出一个姓郑的做管事,跟蒋氏汇报田地的事儿。
蒋氏这回想让李梅儿多历练,便让她与那管事对接,李梅儿将模作样的听着,然后说,“我知你们这一年用心,过中秋的,每户两坛子酒两条猪腿,明儿个郑叔你去我家里拉来,给大家分一分,也是过节的意思。”
郑管事喜笑颜开千恩万谢,想着这主家年纪虽小,却是开眼的很。
郑管事并没有因为李梅儿年纪小就有些轻视,而是十分恭敬地给李梅儿讲了讲田里的事儿,还要家里女人杀鸡宰羊款待李家一行吃饭,李梅儿因着还要上山看一回她那面馆,便婉拒了,郑管事送她们老远,看她们上了车才罢。
李梅儿在车上便向蒋氏和李老娘邀功,“娘,我刚才说的还成不?”
蒋氏便笑,“挺像那么回事儿。”
李梅儿闻言便喜滋滋的。
李老娘却是有些不满意道,“你这回怎这般大方了,一家两条猪腿哩。”还有酒。
李梅儿却自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这叫有舍才有得,这会儿咱们大方了,佃户知道咱们是好主家,自然好生干活儿的。但好也有个限度,人要一味好,那心眼儿坏的人便觉着你好欺,所以,好归好,但也不能叫人觉着好欺负。”
李老娘没想到自家孙女儿想的这般通透,老脸带笑地点头赞道,“丫头片子总算是有些心眼儿了。”
李梅儿一本正经,道,“祖母,我一直是有大智慧滴,只是您老人家没发现罢了。”
“才刚夸你一句,这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李老娘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觉得丫头片子真是不能夸。
一行人又去看了回李梅儿的面馆,看生意确实还不错,李老娘这才放了心,觉得孙女儿这铺子买的总算是不亏本了,一行人在面馆里吃了午饭,这才下山回家去了。
中秋过后,李昂便带着下人和书童到了州府,蒋氏和李梅儿亲自去码头接了他,李鑫和李俭同他一起来的,一行人一起去百味楼吃了宴席,李鑫就把人托付给李梅儿家了。
李昂对自家亲爹和亲祖父倒是一点留恋也没有,十分开心地跟李梅儿一起回了家,一进她家就十分熟门熟路地说道:“梅儿妹妹,这宅子我可比你熟,我小时候来州府玩儿的时候,就是住在这里的,如今这儿成了你家,也真是缘分啊。”说完就回头问李梅儿,“对了,我住哪间啊?”
李梅儿看他这自来熟的模样,没好气道:“你住西厢房,那里还有空房间,我娘早给你收拾好了。”说着就要领他过去。